讷河在线 首页 黑龙江新闻 查看内容

哈尔滨西十四、西十五道街棚户改造 革命旧址建纪念馆

2010-3-19 08:51| 发布者: amble| 查看: 350| 评论: 0

  本网3月19日讯 据不完全统计,哈尔滨市红色革命旧址在59个左右,随着城市发展变迁,几次城市改造,部分红色革命旧址已经被拆除。记者昨天从相关部门获悉,为了保存并纪念这段历史,哈尔滨市拟在道里区西十四—西十五道街棚户改造中,将西十五道街9号的原陈潭秋被捕地建筑,辟建为哈尔滨市“红色革命旧址纪念馆”,哈尔滨市红色革命旧址,特别是部分已拆除的红色革命旧址,将以照片、资料等形式在馆内进行展示。

  据市城乡规划局名城保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此次西十四—西十五道街部分地段改造,主要是对部分十九世纪20年代的老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。此次棚户区拆迁范围是西十四道街道南(双号)和西十五道街道北(单号)之间,占地面积9265平方米,共有20余座居民楼,涉及370户居民。此次改造将拆除与现有街区风格不协调的建筑,新建欧式风格建筑。在改造后,原地将不建设住宅,修缮保留建筑以及新建建筑高度均控制在15米以内,以商业公建建筑为主。

  在此次改造范围内,有两处比较著名的红色革命旧址,一处为西十五道街9号的陈潭秋被捕地,另一处为西十五道街33号院内的“天马广告社旧址”。在保留这两处红色革命旧址的同时,市城乡规划局拟将陈潭秋被捕地的三层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后,并作为“红色革命遗址纪念馆”,将哈尔滨市红色革命旧址照片、资料等形式进行展示。

  背景资料

  西十四、西十五道街历史

  位于道里区西十四、西十五道街的居民楼有90余年历史了。据道里区史料记载,继中央大街成立后,辅街不断形成。1903年,西十四、西十五道街逐渐形成,道两侧陆续建起了平房和楼房,来此定居的人也多了起来。1925年,这两条街被分别命名为中国西十四、西十五街。直到1959年,才被改为现在的西十四、西十五道街。

  据介绍,上世纪初,在哈尔滨市拥有领事馆的有美国、日本、波兰、葡萄牙等10余个国家,侨民达几万人,中央大街形成后,很多建筑都融入了这些国家的建筑风格。在西十五道街上,有一栋三层小楼就是纯日式建筑风格,其余建筑属折中主义的欧式风格建筑。在这些建筑里,曾经住着当时身份比较显赫、经济条件较好的人,这些人走后房屋或传给后人或被重新分配,一直沿用到现在。

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

请发表评论

全部评论

关注讷河,关注nehe.com.cn
微信&QQ号

3623459

周一至周日9:00-23:00

反馈建议

3623459@qq.com 在线QQ咨询

扫描二维码访问手机版